

科研人員對亞硝酸在光穩態假設下的解釋提出了質疑,并通過現場觀測與化學箱模型模擬相結合的方法,重新評估了城市大氣中HONO的來源與動態。研究采用中紅外量子級聯激光吸收光譜技術,在休斯頓城市高空進行現場觀測,精確測量了HONO和NO?等關鍵物種的濃度,通過構建化學箱模型,模擬了車輛尾氣從排放到稀釋過程中的光化學反應,重點分析了HONO在非平衡狀態下的動態變化,研究進一步利用模型模擬了夜間NO?化學體系,通過設置不同情景(純化學、化學+沉降、化學+沉降+排放)來定量解析夜間HONO的來源。
研究結果表明:(1)HONO在城區大氣中常未達到光穩態,觀測到的負增長速率主要源于對未充分光化學老化的新鮮污染物的采樣,而非必須存在的未知次級源;(2)日間HONO/NO?比值的升高現象,可通過已知的均相化學反應(NO + OH) 和污染物混合過程得到合理解釋,無需引入額外光驅動源;(3)夜間HONO積累是NO?氧化化學、直接排放與干沉降共同作用的結果,模型估算其異相生成效率約為每小時每沉積15個NO?分子產生1個HONO分子。


上述研究中現場觀測使用到的核心設備為一臺雙通道可調諧紅外量子級聯激光吸收光譜儀,在位于休斯頓大學校園內70米高的Moody Tower頂端進行,該方法的精髓在于其高特異性、高時間分辨率、以及無需對樣品進行化學衍生化或液相提取,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采樣誤差。
由澳作公司代理的Aerodyne粘性氣體監測系統可以實現對多種粘性氣體分子(如HONO、NH3等)直接快速測量。該產品的技術優勢如下:
活性鈍化系統:提高粘性分子的響應時間,且對高頻10Hz測量有著很小的損失量。
實現含氮氣體同步測量:HONO和NH3等粘性氣體分子,在光解氧化和空氣污染方面扮演者重要角色。HONO是OH自由基的強力光解源,涉及土壤和大氣多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具有很強的學科交叉特點,開啟了全球氮循環研究的新視野。
測量精度是ppt級:有助于改進模型中對HONO生成和消耗過程的參數化方案,從而更精準地模擬臭氧、二次顆粒物等污染物的形成過程,提升空氣質量預報和氣候效應的評估能。
聯系我們
北京澳作生態儀器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路3號院6號樓1單元一層101A 技術支持:化工儀器網掃一掃 更多精彩
            微信二維碼
            網站二維碼